微信客服
wholerenguru3 (厚仁学术哥)
金秋九月,随之而来的也是学生们的开学季。留美学生在经历整学期的远程上课后,终于可以重返课堂,体验校园生活。然而就如西天取经一般,这返校之旅也非一帆风顺,飞机落地入海关就是学生们返校的第一道坎,准备如果不充分,也许就会落得个被遣返的结果。
小M在美国德州上学,8月份准备回美国读大三。暑假期间她的期末成绩出来了——并不理想。之前因为成绩问题,她曾收到过学校的警告信,让她这学期务必保持在2.0以上,但她没有做到,于是学校给了她开除处分。收到开除信对她来说犹如晴天霹雳,马上就要大三了,在这尴尬的时间被开除让她不知所措。
按照惯性思维,遇到类似事件都会第一时间找到负责人面谈求情,希望有挽回的余地。为此M同学立刻抢购了能最早返美的航班,觉得分秒必争的态度起码也能博得系主任的部分同情。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因为开除处分,她失去了在美国的合法身份,导致她根本无法进入美国海关,并且还要被遣返回国。
很多同学对签证和学生身份都有着相似的误区,在这里有必要再次向大家重申:学生签证和学生身份,某种程度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常见的签证类型有B签证,F签证,J签证等,每个签证都有不同的要求。因为求学目的而申请F签证,需要提供学校颁发的有效I-20作为申请依据。即使申请到了合法签证,在入关时也需要向海关工作人员出示自己的I-20证明自己留学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也就是说,即便手持有效的学生签证,但没有相应的有效I-20,依然无法进入美国。
如果学生在美国因为学习或其他原因被学校开除,学生身份会在规定时间内被撤销,即I-20会立刻失效,此时学生如果人在国内是无法通过原有的材料进入美国境内的。由于不懂开除与学生身份(I-20)有效性的关系,M同学贸然回到美国,被遣返也就不可避免。
很多同学都听过“遣返”这个词,但不了解具体会怎么操作,脑补一下就觉得画面一定十分可怕,比如会有美国警察持枪押解等等,其实不然。小M给我们分享了具体的经历,大家可以作为参考避免出现类似情况。
根据M同学描述,当时有一个工作人员把她带到一个房间,就是我们俗称的“小黑屋”,之后就对她进行各种问询。首先会问到基本信息,比如能不能听懂英语,叫什么名字,父母叫什么,国籍是什么,持有什么签证。当提到学生签证之后,工作人员就会问你的学生状态是什么,如果是被开除或者被停学,就会接着问原因,是否知道没有身份不能进入美国,是否已经有另一所学校愿意接收你等等。如果没有,工作人员会告知你无法进入美国(found inadmissible to the United States),需要回到你自己的国家。在最后,他们还会向你确认,你是否害怕回国,回国之后会不会受到伤害。
需要注意的是,在问询时,海关给出的表格叫做Withdrawal of Application for Admission/Consular Notification。这是一种不同于遣返的形式,更像是“我自愿放弃此次进入美国的机会”,这样会对之后重新申请美国签证造成更小的影响。可见,虽然听起来都是遣返,但实际操作时海关工作人员还是会酌情处理,同学们万一真的遇到类似情况也不需要过分紧张。
遇到关于学生身份F-1,I-20相关的质询,可以联系专业的法律或教育机构,协助妥善解决,尽量避免影响以后的人生选择。
微信客服
wholerenguru3 (厚仁学术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