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客服
wholerenguru3 (厚仁学术哥)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生成式AI工具(如ChatGPT, Deepseek等)已经深度融入人们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根据皮尤研究中心于2024年初的调查,26%的美国13至17岁青少年在学习中使用过ChatGPT,较前两年增加了一倍。其中,高年级学生的使用率更突出:11至12年级学生中,有31%积极使用ChatGPT;9至10年级学生使用比例为26%;7至8年级学生为20%。在大学生方面,2023年3月的调查显示有43%的大学生承认使用ChatGPT或类似工具完成作业。而到了2024年8月,全球AI学生调查显示,本科以上的高等教育学生中,高达66%的人在日常的课程中大量使用ChatGPT。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AI工具能够做到快速解出数学题、整理文献、生成论文大纲等显著提升学习效率的事情,但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学术诚信原则,避免抄袭、剽窃或过度依赖AI。近年来,因不当使用AI而引发的学术诚信问题屡见不鲜,很多同学因直接提交AI生成的内容而面临学术处分。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也在积极制定相关政策,规范AI工具在学术环境中的使用。比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顶尖学府都已发布明确指南,要求学生在使用AI生成内容时需注明来源,并禁止将AI直接生成的文本或代码作为原创作业提交。同时,许多学校开始引入AI检测工具(如Turnitin的AI写作识别功能)来筛查学术不端行为。
比如去年曾老师有一位学生小w,虽然早早拿到了论文题目,但是一直拖到期末周才开始撰写final paper。然而小w同时还有3门课的期末考试要准备,根本就忙不过来,ta就使用ChatGPT生成了部分内容。由于时间紧迫,ta也没有对AI生成的内容进行充分修改和标注,直接将论文提交了。教授通过Turnitin的AI检测功能发现小w的论文中有超过40%的内容疑似AI生成。教授约谈后发现,小w解释不了这部分内容的写作思路,也无法提交对应的草稿内容,因此判定小w违反了学术诚信政策。最终小w的期末论文成绩作废,该课程直接挂科,需要重修。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正确使用AI工具并避免学术诚信问题,对我们每位同学来说都至关重要。AI技术无疑为学习带来了便利,可以帮助我们高效解决问题,但这些工具的使用必须建立在合规和道德的基础上。以下是曾老师给大家的一些使用建议:
-
明确使用边界:
我们应该将AI作为辅助工具,而非代写工具。例如,我们可以用AI帮助理解复杂概念,提供清晰的解释或者示例。而不是直接让AI给出答案、代替完成考试、或者代码编写等,然后直接复制生成的内容作为自己的作业提交。
注意:用AI改写他人成果也属于学术剽窃的一种!
-
遵守学术规范:
正如上面提到的,很多学校或教授都已经对AI工具的使用有明确要求。我们应该参考课程大纲syllabus等,提前了解并严格遵守学校和教授关于AI使用的政策。一些大学还开设了“AI伦理与学术诚信”课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AI的边界与责任。
如果教授允许使用AI,那么务必在作业中根据教授的要求明确标注出AI辅助的部分(比如数据分析,图表整理等)。此外,小组合作的时候也要提前明确组员分工,避免因为他人错误使用AI,导致自己承担连带责任。
-
培养批判性思维:
尤其是论文写作的时候,我们可以用AI帮助拓展思路、提供相应数据、检查语法/格式、优化表达等,但是文章的核心观点和分析还是要自己完成。尤其是资料来源部分,AI 也可能提供错误或过时的信息,我们应该对AI生成的内容进行交叉验证,有自己的判断。
-
利用AI而不是依赖AI:
我们可以使用AI工作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但是要始终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术自主性,始终将AI作为“辅助工具”而不是“答案生成器”。比如说我们可以用AI生成的答案作为学习样本,反向推导解题思路,帮助我们快速掌握知识点。或者是帮助我们检查文章的逻辑漏洞、提供新的思路等,这些往往有助于我们突破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而非替代我们的思考。同学们要避免陷入”答案幻觉”,享受科技便捷的同时,丧失了自己独立思辨的能力。
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同时也对学术诚信提出了新的挑战。合理利用AI辅助学习我们不仅可以高效获取知识、优化学习流程、还可以拓展认知边界,然而只有坚守学术道德底线,正确地使用AI工具,我们才能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Source:
美国招生协会
AIRC权威认证
80位
美国双语导师
10年+
名校申请经验
8600+
名校名企录取

微信客服
wholerenguru3 (厚仁学术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