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客服
wholerenguru3 (厚仁学术哥)
CMU 化学工程 学霸 跨专业求职
今天我们的讲座邀请到的是来自微软公司的总部工程师Hua Zheng同学。本科保送复旦大学,复旦毕业之星(TOP 0.3%)。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交换生,卡内基梅隆大学 化学工程 硕士,GPA4.0毕业。如此优秀的郑同学为何会放弃名校PhD的机会呢?化学工程专业毕业的他又是如何在IT界找到一片新的领土,进入所有IT工程师梦寐以求的微软公司呢?今天,郑同学将会和我们分享他的 跨专业求职 经历。
个人经历
各位家长,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Hua Zheng,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自己的求学与求职经历,也很感谢厚仁教育邀请我来为大家做这次讲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我目前就职于美国微软总部。2015年2月份加入微软至今,一直在微软的应用服务大组工作,也就是负责平时大家能用到的各种微软软件,其中最重要的一块是我们常常能用的Word,PowerPoint,Excel,这样office的办公组件。而我所在的组主要负责office办公组件中面对企业级别组件的应用开发。
中学时我一直在进行学科竞赛培训,高三因为竞赛获奖而得到了保送的资格,在保送的学校里我选择了复旦。当时的选择,主要出于对化学的兴趣,考虑到化学是实验学科,做实验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所以选择了复旦化学系。大二时,我着手准备了GRE和托福的考试,在同级准备出国的同学中算是准备较早的。大四申请出国,拿到了一些PhD也就是博士的录取,也拿到了一些硕士的录取,最后选择了卡内基梅隆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的硕士。
这个选择的代价,是我拒绝了一些很不错的PhD录取,下了很大的决心。而我选择的CMU(即卡耐基梅隆大学)化工硕士项目原本为期两年,但因很多同学会提前将课程修完,节省一学期的学费(CMU是私立学校,学费高昂),所以学校把学制改为了一年半。在这一年半中,还需要完成一个长达一年的课题研究,所以暑假的时间是需要花费在课题上的。
2014年12月,我从CMU毕业。之前的求职季投了很多简历,也参与了学校9月的招聘会,10月底拿到了微软的offer。这期间我也得到了其他一些公司的offer和终面机会。最后通过对比,我还是选择了微软,因为对计算机方向的兴趣,从初中开始就参加了计算机领域的竞赛,而且微软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也有非凡的意义,有这样一个“情结”吧。
为何选择读硕士而非PhD
其实从高中到刚上大学那会儿,我主要的计划还是要读到博士学位,这其中也有我父母的期望。但是大学四年的学习,让我接触到除了化学外的更多领域和其他专业的朋友,同时随着学习的深入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并且在准备出国期间也对国外的深造项目有了系统的研究,最后决定选择去CMU读硕士。
国外的硕士和博士项目和国内其实有很大区别。在这里说的博士项目指的是大学毕业后申请的5年硕博连读,国内硕士项目一般是3年,国外的硕士项目只需要1-2年时间。国外有两种硕士项目,一个是基于课程的硕士项目:只要修够学分就可以毕业;另一个是基于论文和课题研究的,除了需要修够学分外,还要做半年到一年的课题研究,研究结束后提交论文,学校会根据你的课题论文加上课程的学分,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国外也有半职硕士。国内的硕士更像是博士的精简版,而国外的硕士项目没有太多对研究和发表文章的要求,即便是基于论文和课题研究的硕士项目,也并没有要求学生发表一个有档次的期刊文章,只需要有一篇课题研究文章就可以。
基于这样的情况,我对自己的进行了分析。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可以耐住性子学5年做课题研究的人,而且CMU的硕士项目有很多可以激发我兴趣的,因为有很多跨学科的应用。CMU的工程学院和计算机学院结合非常紧密,有很多工程和计算机结合的研究课题,我对这个领域非常感兴趣,所以最后选择了CMU的硕士项目。不过当时拒绝一个博士的录取,选择一个硕士录取这个选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博士是有奖学金的,并不需要交学费的,还可以有1000-2000美金的生活费,但可能需要做1-2学期的助教,但总体来说是不需要有很大的金钱成本。但硕士就不一样了,大部分都需要自己交学费,所以博士和硕士项目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我觉得如果自己可以明确知道兴趣不是在研究领域的话,还是最好不要轻易选择博士项目,因为它需要你花费五年的时间去搞研究。
我在大三的时候有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做交流生,当时主要是做课题研究,接触到了很多在美国读博士学位的中国同学,发现有很多同学,尤其是计算机专业,微电子专业,或者电子工程专业的同学在读书到2、3年的时候就退出了博士学位,因为在2、3年时可以先拿到硕士学位,而且这些同学发现自己对研究工作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选择了退出博士学位,去企业上班。在这里我并不是想劝大家不要读博士,我只是希望大家不要随大流或者逃避走上社会而选择读博士,要真正的考虑一下自己是否真正的时候搞研究。读博士是更加倾向于研究,尖端领域的开发或者创新,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知道全球的课题组最新的研究是什么样的。需要通过这些文献来指点自己的创新工作,自己还需要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研究来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但很多时候自己还不一定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然后对自己的课题不断的进行调整,最后发表文章。读博士和投身课题研究是一个很伟大的事情,需要静得下心,坐得住,是一个非常需要大量时间的项目。
在美国硕士和博士的定位是不同的,所以找工作的目标是不同的,公司也会对硕士应聘者和博士应聘者的期望也会不同。在国外有个不可思议的现象,就是应聘者能力超出了职位的要求,公司会认为应聘者与职位不匹配,我们称之为Overqualify。我有一个学姐是在CMU读博士学位,她很想找一个计算机领域的大公司进行实习,但她常常不能进入最后的面试,因为公司认为他们提供的职位是面对硕士生和本科生的,而博士生是应该进入到研究院这样的机构,微软也有研究院这样的机构,他们通常是做企业中最尖端的开发和创新,和一般的工作是不一样的。我是基于这些因素的考量,最终选择了CMU的硕士项目。因为博士的学位不适合我的性格,并且也不是我喜欢的发展方向。
如何思考如何学习
高中毕业是所选择的大学专业一般都是当时热门的专业,或者是以为自己喜欢的专业,而以为自己喜欢的专业一般是从电视上,报纸上或者家人那里听来的。大学四年是一个试错成本非常低的时间,我觉得应该通过这个时间来及时寻找自己喜欢的领域。
申请研究生的这个时间节点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如果在大学四年发现自己的专业不适合自己,在申请研究生时可以考虑换专业,虽然换专业并不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但是总比自己一直学不喜欢的专业要好。换专业申请博士学位是非常难的,所以如果有此打算,建议大家先申请换专业的硕士学位,证明一下自己,毕业后再申请博士会比较容易。
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大家应该在不同的阶段不停地问自己这个问题,不断地去试去探索,这样才能找到一个自己愿意工作的领域。关于如何学习,我更想说的是如何看待学习,在网上很多人说学习是没有用的一件事情,因为除了小学的知识,在初高中学的知识,很少在生活中能用到,更不说在大学学的知识。但其实我觉得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的是我们会学习的能力。会学习的人以后不论面对什么领域,都可以快速的上手,而这正是很多公司在录取毕业生时考量的能力。公司并不需要你立马上手很难的工作,而是希望你快速的掌握工作技巧和新的工作方式,并循序渐进把这些运用到更难的工作上,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益。
跨专业找工作
我觉得能够想明白自己喜欢的专业和自己想要的,其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真的发现自己所读的专业和自己想选择的工作不同的话,跨专业找工作是不可避免的。说转专业找工作之前,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公司面试的流程,和不同规模公司所需要的人才。
如果申请是通过网络提交,一般会有一些在线测试,评估你的基本能力,然后进行电话面试,最开始的电话面试可能是人力资源部的同事了解一下你的兴趣方向和背景,之后是专业技术人员面试评估你的专业技能是否可以达到公司的要求,是否可以解决面试中的问题。如果申请是通过校园招聘会提交,一般会有30-40分钟的校园面试,了解你的基本能力,之后可能也会有电话面试。然后部分公司在终面之前会有网上的调查问卷,评估性格和工作方式。最后,申请人会被邀请到公司进行终面,走到这一步基本上你的能力是被公司认可的,所以想让你跟高层和同事进行深入的交流,确认彼此是相匹配的。
创业公司和大公司招人才时要求不一样,创业公司比较偏向于专业技能强大的人才,因为创业公司有较大的压力,产品和课题开发的周期较短,需要人才可以独揽一面的开发工作。但是大公司就不一样,它更愿意相信人才的软性能力,比如你的学习能力,个人能力,沟通能力,或者人格魅力,如果你在这些方面都比较突出,即使你不是科班出身,公司也会愿意录用你。
当你在准备跨专业找工作的时候,看看自己有哪些牌,也就是你的背景经历,分析如何使用好自己的这些牌,再进一步想想自己应该定位在什么样的公司。找工作的过程说白了就是说服公司自己有能力胜任工作且比竞争者更为突出,能够为公司创造足够的利益。
没有科班出身的牌,就需要从其他方面进行填补,这样你就能知道什么方面你是需要突出的。很多大公司并不在意你的专业,因为他们更注重你的个人能力,平台和视野,他们认为这样的员工是值得期许和投资的。
个人对公司做出的回报和利益,很多时候都不是个人的,而是团队带来的。通过了前期基本技能的面试,你就需要突出自己的个人能力和性格,人与人的沟通能力,以及解决困难的能力,这些常常是最终面试之时高层所关心的。面试官会通过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来了解你的这些能力,而开放式的问题是比较难回答的。例如我在微软面试时遇到的问题,你觉得自己最骄傲自豪的时刻是什么,或者你是如何解决你在人生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的。这些问题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但是它比技术问题更难回答,因为它不仅考察你的表达能力,更多的是面试官会看到你的性格,你过往的经历,你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说到找计算机方面的工作,大家常常会提到刷题,但它并不是一个捷径,只是用来夯实自己的基本专业技能。只要确保自己在专业知识上没有硬伤,不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刷题,终面的考核更多的是应对压力的测试,思维逻辑的测试,沟通交流的测试,等等。
之前提到过,我所在的硕士项目没有机会去参加暑期实习。而在美国,暑期实习是一个重要的机会,学生可以为未来的求职做一个很好地准备。公司在实习接近尾声时会根据实习期表现考虑是否给return offer,学生如果接受return offer便可以在毕业后直接进入公司,不需要在参加其他面试。我的一个同事是去年7月入职的,他就是在大三时拿到了微软的return offer,毕业后他直接进入了微软上班。所以,在实习中如果表现优异,大家可以减少很多毕业前找工作的压力和烦恼。在距离毕业还有半年或一年的时候,希望大家要抓住暑假的时间去一个大公司实习,即便没有拿到Return Offer,这份经历在未来找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比一个课程的作业项目要实在很多。
接下来的答疑,我会回答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提问,相信也是很多学生和家长一直存在的疑虑。
Q1. 暑期实习需要什么条件?
如果有暑期实习的计划,我的建议是一定要提早打算!因为很多大公司的暑期实习,在当年年初的1、2月份就招满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在暑期实习前一年的冬季就着手准备。多数公司招暑期实习生,并不要求你对公司能有多大的贡献,一般来说,你去到的组会给你一个小项目让你在2个月内去完成,即便你没有完成,你在做项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你的解决方法,都是公司评估的内容。所以,具体需要具备的条件,只要能通过基本知识的测试,另外GPA不要太低就可以。
Q2. 个人能力:对于面试中最后一轮测试个人能力的提问,请问一下你是怎么提前准备的?
个人能力这一项内容是比较难准备的。如果你现在时间还比较充裕,可以有意识地去进行锻炼:比如在跟别人进行交流的时候,或者在上台演讲的时候,注意说话的条理性;在学习或做项目遇到压力的时候,多多思考一下自己解决困难的过程,把这些闪光点记录下来,以免时间过长忘记了。再之后专门准备面试时,整理一下这些材料,组织语言,必要的时候就能派上用场。
Q3. 硕士期间的论文发表,会对工作有帮助吗?现在是基于论文的硕士,没有实习经历。暑假在老师课题组做项目,就没有申请做工作实习,不知在迈入工作求之前可以做些什么弥补或提高?
其实硕士的论文发表对之后找工作是很有帮助的。即便这篇论文也许跟之后的求职领域不相关,但这也是你的一个闪光点。一般公司在面试时也会想就此和你详细聊一下,毕竟就时间上来说,这段硕士经历是你距离找工作时最近的。而且你在发表论文的过程中必然遇到过很多的困难,有一些思考,所以在面试时可以将这方面进行突出。
如果没有实习经历,可以把你上过的一些相关课程,相关课题或项目融合到自己的回答中,用这些来弥补自己没有实习的缺陷。比如我在CMU有选过一些计算方面的课程,我在面试时就会时不时提到自己的这段经历,自己是如何解决课程中问题的,以及自己在计算方面的想法和心得。还可以跟同学做一个小项目,不一定要成功,但是你可以讲讲这段过程中产生的想法,遇到的问题,学到的知识,用来弥补没有实习经历的缺陷。
Q4. 有种说法,说读博士可以不实习也能找到工作,是这样吗?
对于博士,主要看心仪的工作方向。如果想去工业界工作,适合博士的一般是研究性比较强或是开发创新的部门,就像我之前提到过的微软研究院。其实,很多博士完成博士学业后都打算去高校就职,这样的话是需要继续读博士后,然后找到合适机会,从助理教授做起,开始教职工作。这两个方向都并不一定要实习,因为博士的五年经历实际上可以说是半工半读的,导师会发工资。所以博士确实不用太担心实习的问题。但是如果博士跨专业找工作的话,最好用闲暇的时间做个小项目,这样会对跨专业找工作有帮助。
Q5. 跨专业找工作,最终的专业知识水平需要达到和科班人员相当吗?
我发现在面试时并不一定要展示非常专业的水平。虽然专业方面的只是确实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弥补,但是在面试时是并不需要的。拿计算机来讲,面试时主要看算法和数据结构,一方面是考验你的基础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是考验你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你陈述自己解决思路的表达能力。这些是面试官的考察重点,他要的并不是你最后得到的那个正确答案。所以自身的个人能力可以弥补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
Q6. 有一种说法是你在实习的时候从事各种不同方面的工作,这样什么都会一点,以后可以从不同方向发展。但也有人认为什么都会其实就是什么都不会,因为各方面都不深入,公司反而会认为这个求职者没有专业性。对于一个不想从事很尖端高深工作的人来说,究竟应不应该在确定职业方向之前多从事不同行业来增加自己就业的机会呢?
我觉得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且想要去尝试,是件好事。在本科的时候,我们有时间去试错,就不妨去尝试一下。因为在之后漫长的生活中,你不一定要一直从事同一领域的工作。我在UCLA交流的时候,老师是一个很厉害的研究者,但他博士毕业后就换了方向,因为他觉得不喜欢自己正在做的东西。其实研究的越深入换方向就越难,他在那么难的时候,都能勇敢地换了新方向进行尝试,那么在本科试错成本这么低的时候,为什么不去尝试呢。而且这些东西在面试时都是闪光点的,只要用心组织这些经历,这就会成为你与众不同的地方。
集团介绍
美国厚仁教育集团 WholeRen Group, LLC 成立于2010年,旨在提供基于美国的全面教育与发展,为学生制定全方位的留学服务,包括美国初/高中留学申请和转学、美国本科/研究生申请和转学、学术紧急应对、学术辅导、美国寄宿家庭服务、微留学、背景提升和职业规划等。厚仁教育曾接受CCTV独家专访,是全美首家获得AIRC权威认证的留学服务机构。
美国招生协会
AIRC权威认证
80位
美国双语导师
10年+
名校申请经验
8600+
名校名企录取
微信客服
wholerenguru3 (厚仁学术哥)